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是怎么回事

263次浏览・3月前
问题详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是怎么回事?

精选回答

赵伟锋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河南省人民医院三甲

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是指由于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细胞的毒性作用,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进而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现象。这是多数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骨髓抑制的发生机制和过程相对复杂。化疗药物会破坏或损伤骨髓造血细胞,影响DNA的复制和修复,从而干扰细胞的正常分裂过程。这会导致骨髓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减少,进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具体来说,红细胞减少可能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而血小板降低则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骨髓抑制的严重程度与化疗药物的种类、剂量、治疗方案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在出现骨髓抑制时,医生通常会根据血常规检查结果,对骨髓抑制的程度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这些措施可能包括调整化疗方案、使用生长因子等药物治疗,以及通过输血等方式纠正贫血、预防感染和出血等。

患者在经历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时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本内容由专业医师审核・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