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有哪些

374次浏览・5月前
问题详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有哪些?

精选回答

顾斌 副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甲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血小板破坏过多:由于患者免疫功能异常,导致血小板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从而破坏血小板。这种破坏会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进而引发出血倾向。

2、血小板生成不足:由于骨髓中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或生成血小板的功能障碍,导致血小板生成数量减少,进而出现出血表现。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可导致血小板减少。此外,当骨髓被肿瘤组织浸润或存在某些感染症状时,也可能影响骨髓正常的造血功能,从而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

3、血小板分布异常:常见于脾功能亢进等情况,脾脏对血小板的阻留作用增强,导致外周血血小板分布异常,进而引起血小板减少。此外,血管性因素也可能导致血小板分布异常。如感染、过敏等因素可能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小板更容易从血管中渗出或停留在血管外组织间隙中,导致循环中的血小板数量减少。这种分布异常也可能引发出血表现。

总的来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过多、血小板生成不足以及血小板分布异常等因素。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发病机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内容由专业医师审核・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