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医点就通・全民健康科普行动实践项目
清热、散瘀、消肿解毒
螃蟹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肉和内脏。螃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2500年前就是餐桌上的佳肴。
功效作用
营养价值
螃蟹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B族维生素、烟酸及无机盐钙、磷、铁,又含胆固醇,肉中含10余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甘氨酸、关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的含量较多。
河蟹营养成分表(以每100克可食部计)
能量103千卡
蛋白质17.5克
脂肪2.6克
碳水化合物2.3克
膳食纤维0
胆固醇267毫克
维生素A389微克RAE
胡萝卜素—
视黄醇389微克
硫胺素0.06毫克
核黄素0.28毫克
烟酸1.70毫克
维生素CTr
维生素E6.09毫克
钙126毫克
磷182毫克
钾181毫克
钠193.5毫克
镁23毫克
铁2.9毫克
锌3.68毫克
硒56.72微克
铜2.97毫克
锰0.42毫克
性味归经
味咸,性寒。归肝、胃、肾经。
功能主治
螃蟹具有清热、散瘀、消肿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产后瘀滞腹痛,筋骨损伤,痈肿疔毒,漆疮,烫伤等症。
螃蟹有活血散结、消食、益气养精、利关节、解热之功,可治胃气不畅、解漆疮,蘸醋食用去五脏烦闷;和酒食,治产后瘀血腹痛、难产、胎衣不下;生捣微炒,外敷,治伤筋断骨。
螃蟹有抗结核作用,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裨益,从蟹心脏和围心器分离的龙虾肌碱,能提高离体心脏的搏动速率。
使用方法
用法用量
适量食用,建议每次约80克。
可炒、烧、煸、蒸、煮、制羹、煎汤、酒醉、酱渍等。
使用注意
不宜食用死螃蟹。螃蟹喜食动物尸体等腐烂性食物,胃肠里常携带病菌和有毒的成分,螃蟹还含有较多的组氨酸。螃蟹死后,病菌大量繁殖,组氨酸很快分解成类组氨物质,人食死螃蟹将会导致疾病或中毒,故死螃蟹不宜食用。
不宜食用螃蟹的鰓及胃、心、肠等脏器。蟹体内的两侧蟹鰓是螃蟹的呼吸器官,螃蟹胃含有大量病菌的污物及位于蟹脐中间呈条状的蟹肠也含有污物,蟹心有异味,故均不宜食用。
不宜食用生蟹。人食用生蟹容易感染肺部吸虫病。因为肺吸虫卵在水中发育成毛蚴进入螺体发育成尾蚴,尾蚴常侵入螃蟹体内,并在螃蟹体内生成白色囊蚴,生蟹囊蚴未被杀死,人食后在体内发育成虫,便会患肺吸虫病。煮熟后囊蚴被杀死,一般无致病作用,故生螃蟹不宜食用。但也不宜蒸煮时间过长,以熟透为度,过长则肉质疏松,影响口感同时营养会流失与分解。
不宜食用隔夜的剩蟹。螃蟹为含组胺酸较多的食物,且常食其他尸体及腐败物,故蛋白变性较快,容易被病源生物污染,组胺酸在某些微生物的作用下,还可以分解为类组胺酸。食用隔夜的剩蟹,既容易导致疾病,又容易导致类组氨酸中毒,加热虽可杀灭病原微生物,却不能破坏组氨酸,故不宜食用隔夜的剩蟹。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宜跌打损伤、筋断骨碎、瘀血肿痛之人;适宜产妇胎盘残留,或孕妇临产阵缩无力、胎儿迟迟不下者。
禁忌人群
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腹部隐痛者忌食;凡患有顽固疾病,如癌症、哮喘、红斑性狼疮、淋巴结核、肾炎、牛皮癣、慢性皮炎、湿疹瘙痒,以及痈疽疔疮等病人,谨慎食用;经期女性及孕妇不宜食用。
相宜搭配
螃蟹 + 芹菜
搭配效果:二者同食,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气热郁结有一定疗效。
螃蟹 + 鸡蛋
搭配效果:二者同食,可互补功效,起到补肾、行气的作用。
螃蟹 + 生地黄
搭配效果:二者煎汤服用,可滋阴利咽,治肾阴虚、慢性咽炎。
螃蟹 + 米酒
搭配效果:二者蒸煮食用,可养筋益气、活血散结、散瘀,治产后恶露不下、下腹隐痛。
相忌搭配
螃蟹 + 樱桃
搭配效果:二者同食,会使钙质沉淀,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
螃蟹 + 柿子
搭配效果:柿子中的鞣酸会与螃蟹中的蛋白质形成凝固块,难以消化吸收,易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螃蟹 + 梨
搭配效果:二者同食,易伤脾胃,导致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螃蟹 + 花生
搭配效果:二者同食,易致腹泻。
螃蟹 + 泥鳅
搭配效果:二者药性功能相反,同食不利于身体健康。
螃蟹 + 香瓜
搭配效果:二者同食,易致腹泻。
参考资料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 周俭.中医营养学[M].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3] 夏翔,施杞.中国食疗大全[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 陈锦珊,郭东宇.食物的营养与相宜相克[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4.